一个出色的单位总是和一位出色的领导人联系在一起的。走进山东兖矿集团东滩矿机修厂托辊车间,你很难想象,他们是如何用三个月时间就偿还外债150万元,又是如何三个月创产值180万元。这一切,都与“托辊姐”班长丁玉民的努力分不开。
丁玉民今年41岁,脸上总是挂着恬淡的微笑,可对待工作她又是一个敢于挑战自我的人。2011年7月,因矿井非煤政策调整,原东联公司托辊厂改编为矿机修厂托辊车间,为井下加工、维修大型皮带机托辊、皮带扣等矿用设备,得知这个消息后,丁玉民当下决定从收入丰厚的综机公司调至机修厂托辊车间担任班长。朋友们都劝她,“你拖家带口的,为什么要去这个除了托辊就是托辊的穷单位?”然而,这个倔强的女子却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毅然做出这种逆常理而行的抉择。对她而言,新工作就是一个新挑战。
原托辊厂属股份制单位,收入与效益直接挂钩,自主性大,而归属矿机厂后属矿井地面单位,不仅工作量大、奖金系数低,在管理上还更为严格,职工因此心存疑虑,对托辊车间未来发展充满不确定,有的甚至失去信心、另找门路。
“打开职工的心结,让职工正视现实,看到托辊车间美好的发展前景!”敬业的丁玉民很快进入工作状态,连续10余天,白天在车间与职工一起交流,推促设备调试、加快生产进度,晚上走门串户访职工,向大家讲透政策,摆清整体有利形势,帮助大家解开“恋旧情结”。“访问一个家,温暖一大片”,职工害怕归属后“没人管”的疑虑打消了,心里踏实了。
万事开头难。成立伊始的车间就像一张简单的白纸,但在丁玉民的信念里,不管怎样都得要干出一个受职工欢迎领导满意的好班长来。为了改善车间的环境和管理氛围,丁玉民充分调动自己的人脉,到兄弟单位学习取经,所有管理制度都经职代会公布讨论,特别是奖金分配、任务安排,做到全班一盘棋,落实同一个标准,实施“阳光操作”,加强群众监督。以公平、合理与透明赢得了职工的认同,从根本上减少了因攀比而引发的矛盾纠纷。
业精于勤。每天丁玉民总是最早一个赶到车间,最晚一个下班,到任8个多月,从来没有休过一个双休日。2011年10月,矿上急需规格型号不一的托辊2000件,而当时班里还担负着托辊维修任务,本来就需要加班延点才能完成,“真是越渴越给盐吃!”丁玉民回忆说,煤井下的需要就是命令。关键时刻,她主动请缨接受了这项任务,合理组织安排人员分工和作息时间,每天从早上6点工作到晚上8点,职工们你追我赶,比进度、比质量,饿了就在车间吃自带的盒饭。而她不但要完成自己的进度,还要负责下料、安装、测试、验收,把自己的工作时间延长再延长,每天很晚才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家。就这样连续突击了半个月,终于完成了托辊生产任务,且产品检验合格率达到了100%。
“我们一般是每天八点开早会,但是班长要求职工提前十分钟来,谈谈自己昨天工作中有哪些地方遇到困难、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班里22名职工每人轮流一次,这样,每天的早会就成为工作改进的发布会。下午晚会也提前10分钟开,让大家对当天工作完成的数量、质量以及工作态度进行自我评价。”“班长要求我们下班前必须把电源、灯、水管都检查一遍,看是否关掉。”这些话语出自该班职工之口,有22年综机设备加工、维修经验的丁玉民在班组管理上的细致可见一斑。
每天,丁玉民都要与技术人员一起仔细研究图纸,吃透规范标准,优化工艺流程,平时生产遇到问题或加工受阻时,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盯着问题解决好了才离开。一次,要下班了,她发现一个托辊有一头忘加托辊卡簧,亲自动手安装上后还不放心,就又将当天生产的所有托辊检查一遍,直到晚上8点才回家。她不但在工作上交待细、检查细、操作细,对职工的生活也照顾得无微不至,谁家有难事,哪个职工有情绪,她都了如指掌。丁玉民常说作为班长要胸怀大度,不对任何人有偏见,每个职工都有优缺点,要看见优点,创造条件,让大家积极性都充分发挥。
现在,托辊车间职工月奖由原来的人均300元增加到现在的700元,成为矿金牌班组,大家伙从心眼里感觉到幸福:“菏泽有个唱歌的‘大衣哥’朱之文,咱们班长就叫‘托辊姐’吧,今后跟着她干准没错。”